南口是昌平革命的摇篮。昌平党的先期党组织活动和第一个地方党组织都发起于此。可以说,昌平革命的思潮和火种是自“南”而起的。
在众多中共早期共产党员中,对领导昌平革命起到关键作用的,即昌平革命火种的主要点燃者和传播者,是曾任中共北京地委第一任书记的何孟雄。早在1921年12月下旬,何孟雄就来到昌平南口机厂调查工人运动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在南口机务段“精业研究所”对南口工人进行演讲。回京后他在《工人周刊》分两期发表了《京绥路六日游记》。这是目前最早记录昌平地区党的先期组织活动的重要文献。此后,何孟雄又多次来到南口,重点开展铁路工人运动,期间他创办机车厂“工人夜校”, 建立南口工会,发起南口劳动立法运动,组织罢工运动等,并开始发展工人党员,为党的组织在南口地区的率先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5月1日,京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同时“京绥铁路总工会南口分会”在南口华洋饭店挂牌成立,南口厂务、车务、机务的工会工作人员都在这里办公。南口党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南口党员发展到7人。11月,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正式建立,同时出台了《南口第一次报告》,又称“十一月份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南口各方情形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组织要对昌平工人农民加强组织,并“须加以宣传”,“给他们多谈政治的事情”,使其“相信自己的力量”的有关群众工作的目标。这是记录昌平群众工作历史实践的开篇文献,南口地区也即成为昌平党的组织实践群众路线的第一块“试验田”。
南口特支是昌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当时下设三个党小组,由纪廷梓为首任书记,创办《南口工人》为机关刊物,并建立了团的组织。到1926年初,南口特支已有40余名党员,下属7个党支部。发展团员17名,建立3个团支部。团的活动同党的工作融为一体。
纪廷梓
值得一提的是,在昌平革命的初兴时期,一批党的领导同志以实际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昌平南口等地留下了宝贵足迹。例如1921年前后,北方工人运动领袖何孟雄就来到南口等地,对工人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撰写了《劳工运动究竟怎样下手》等早期工运文献。1929年,曾主持中共顺直省委工作的刘少奇,冒着白色恐怖,亲临一线调研南口等地大革命失败后的情况,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下了《巡视北京工作报告》。报告开篇即对南口党组织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客观结论,为研究昌平乃至北京党史留下了珍贵文献。
何孟雄
中共南口特支与《南口第一次报告》,是昌平革命史上的一块“界碑”,标志着昌平革命的正式发端。从此,昌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以南口为起点,90多年来,昌平党组织不断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从建党之初仅有的7名党员,发展壮大为改革开放初的1.6万名、本世纪初的3.2万名,以致今天约6万名党员的先锋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