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157182.jpg

杨兆成,原名杨志涛,又名杨昭,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三桥乡东广村。他家境贫寒,自幼依靠杨氏公堂资助读书。1920年考入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

杨兆成勤奋好学,朴实谦逊,深得教师器重。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创办刊物介绍共产国际的状况。年轻的杨兆成课余时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并与同学纵论国家大事,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官僚的横征暴敛深为愤慨,从此热心追求真理,逐步倾向革命。在校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安庆“六二”学潮、澄清省三届议员选举、驱逐倪系省长李兆珍以及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痛打“猪仔议员”张伯衍、何雯等重大斗争。1925年在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上和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中,他激昂慷慨,带头高呼口号。每次斗争,他都积极热情,勇敢坚定,特别是在斗争的严重时刻,他始终和同学们站在一起,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深为同学信服。

1924年,杨兆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第一个党小组的组长。1925年10月,任共青团安庆特支干事会书记,后任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安庆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也不断掀起高潮。时任安庆地区党团负责人的杨兆成为了加紧进行革命宣传,便与上海共产主义青年团取得联系,让他们将《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和《上海学生》等党团刊物和社会科学书籍按时寄来。为了防备敌人察觉,上海方面以“上海书店”的名义投寄;安庆方面则由杨兆成以“杨昭”的名义接收,再由他分送党、团员,或借给周围进步同学阅读。他还和同学一起,利用校内旧房舍,收集鲁迅、郭沫若、孙中山的著作以及《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史》(蔡和森著)等书籍和各种革命报刊,秘密办起“中山图书室”,供同学阅览。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他还创办了工人夜校,亲自担任教员,用陶行知编的《平民千字课》作教材,帮助工人提高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这些革命活动,一直开展的相当顺利,并未引起敌人注意。

1926年夏,杨兆成从省第一师范毕业,被聘为该校附属小学教务主任。当时他是中共安庆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担任国民党安庆市第二区分部常务委员。北伐战争开始,处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的安徽党、团组织以各种方式积极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经过五四运动以后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安庆的群众工作已有一定基础。这时,杨兆成着手进行兵运工作。他动员他的表兄到安徽军务督办陈调元部队当兵,相机在士兵中宣传革命,争取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反正投诚。

在北伐军节节胜利和革命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刻,陈调元眼见政权岌岌可危,乃通令全省军警团队对“赤化分子”严加防范,并派专人坐守各地邮政局检查邮件。杨兆成接收上海寄来的书刊被发觉;其表兄因事机不密被关押。因此,陈调元密令安庆敌省会警察厅逮捕杨兆成。

一天,安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安徽省会安庆北门外菱湖公园秘密集会。当时,虽然国民革命军已出师北伐,但安徽还处于军阀陈调元的反动统治之下,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安庆的组织,还只能秘密活动;中国国民党在安庆的组织,也不能完全公开。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参加会议的青年人,三三两两的装作结伴游园,陆续踱进菱湖茶社,一面品茗,一面低声交谈。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使反动军阀坐卧不安,安徽军阀也加紧了反革命活动。由于形势紧张,他们的活动也进行的异常艰难。会议时断时续,拖到傍晚才结束。这时,夜幕降临,繁星满天,一阵凉风拂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爽。在紧张状态中开了7个小时会议的年轻人,顿时浑身轻松。吃罢各人带来充作晚餐的食品以后,又喝了一阵茶,几个小伙子兴致勃勃地到草地上捕捉流萤,跑着,笑着,闹着,引起其余的年轻人也跑来参加,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大约9点多钟,参加会议的人陆续散去。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杨兆成和同学唐伯儒二人也起身进城,走近安庆北门,正当关城落锁,他们紧走了几步,抢在落锁前进了城,到路口才分手。

杨兆成独自向他的住处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走去,刚进校门,突然从传达室里窜出两名便衣警察拦住他的去路,其中一个问道:

“你就是杨昭吗?”

“杨昭”是杨兆成用来接收上海邮寄书刊时用的化名,不是他的本名。但是他看到眼前的情景,知道已经落入敌手,为了不累及组织和同志,所以承认了自己就是杨昭。

警察不容分说,就把他带走了。次日清晨,敌省会警察厅特备专轮将他押往南京,然后由南京乘津浦火车解送蚌埠的安徽军务督办公署。

杨兆成被捕的消息在安庆迅速传开。同志们感到问题严重,立即把他收藏在五档坡小楼上的党团文件和革命书刊烧毁,并积极设法通过安庆教育界知名人士光升、沈子修、阮中勉、李寅恭等人四出奔走营救。

杨兆成被解到蚌埠后,敌安徽军务督办公署军法处对他多次严刑拷问,妄图从他口中获得线索,以便将安庆的党团组织一网打尽。杨兆成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敌人费尽心机,一无所获。时值盘踞东南五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电促陈调元出兵江西,以图对抗北伐军。9月10日陈调元于出兵前夕,以“祭旗”为名,在蚌埠小南山将杨兆成杀害。

1927年,中共安徽省临委发表文章纪念杨兆成,盛赞他为“青年工作的指导员”,并发出了“踏着兆成同志的血迹向前杀去”,“保障我们的胜利”的号召。

杨兆成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哈尔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