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炎,湖南省醴陵县石亭乡人,生于1894年10月9日。其父刘文斌是个穷篾匠。刘昌炎5岁时,父亲把他过继给在陕西当税务小吏的堂伯父做养子。后来,养父娶妾生子,就开始对他冷淡起来。13岁时,养父去世,养母对他更是歧视和虐待,有位姓周的邻居同情他,就把他送回了湖南老家。不久,他跟着二哥刘昌明到安源煤矿食宿处守灯添油。此后又在公事房、事务股当听差。后煤矿总办看中他聪明伶俐,就把他调到身边当佣人。
刘昌炎从小过着苦难的生活,又亲自感受到身为工人的悲惨处境,因而立志将来要改变这种处境。后来李立三在安源开办工人夜校,他报名参加了夜校学习,而且学习特别积极,接受革命道理也很快。
不久,李立三、朱少连倡导举办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刘昌炎竭尽全力参与了筹建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向工人宣传俱乐部的宗旨,宣传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必要性。通过俱乐部的活动,他逐渐成长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并于1922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年9月14日,安源路矿13万多名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刘昌炎斗志昂扬地参加了罢工运动。在罢工斗争中,刘昌炎受到从未有过的锻炼,思想觉悟和组织才干有了很大的提高。
1923年上半年,中共党组织选派刘昌炎到安源党校学习。结业后,他担任了窿内党支部书记。1924年4月,他被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推选担任第三届经济委员会委员,参与保管财物和经济审查的工作。
1924年9月,党组织派刘昌炎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和关向应等8人于12月12日抵达目的地。在苏联学习期间,他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1925年夏初,他回到国内。不久,党组织即派他到河南焦作筹建中共焦作地方执行委员会,并建立团的组织,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活动。
焦作的英福矿公司和道清铁路都是英国资本家开办和经营的。矿工和路工工资在当时全国铁路工人中是最低的。矿工一天的工资只能买回二斤棒子面,生活极端困苦。刘昌炎来到焦作任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后,就同执委成员罗思危、吴先荣等下到矿井,结识矿工,同矿工们研究如何开展斗争。同时,他还为道清铁路工人办了夜校。五卅惨案发生后,他领导工人成立了焦作援助“沪案”后援会,开展支援上海受难阶级兄弟的募捐活动。为了做好罢工斗争的准备,他还派关永福、李鸣秋等带领两支募捐宣传队,募集罢工救济基金。
在刘昌炎的领导下,焦作迅速掀起了罢工浪潮。7月初,英福公司资本家的家庭雇员首先罢工。同时,焦作的6所大、中、小学罢课,商人罢市。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焦作中心广场,在召开了群众大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接着,焦作煤矿2万多名矿工和道清铁路1000多名工人举行大罢工。这场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轰动了焦作。
这次焦作反帝大罢工,迫使外国资本家接受了工人们的要求,签订了“英福公司默认工会有代表工人之权;增加工人工资;补发罢工期间的工资”等12项内容的《罢工条款合同》。
1925年11月,刘昌炎被调回湖南工作。不久安源工人运动受到严重挫折: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惨遭杀害,不少工人被打死打伤,上千工人被开除,工人俱乐部被查封,很多同志被迫分散隐蔽。为了使安源的工人运动继续进行下去,刘昌炎再三请求重返安源。
刘昌炎回到安源后,经过多方探询,和共产党员周怀德和朱炳炎接上了关系。他们商定为了便于隐蔽和开展工作,把党支部联络站设在朱炳炎开的隆记米店里,由朱炳炎负责对外的接头联络工作。刘昌炎还拿出自己的一点积蓄,扩大米店的门面。
隆记米店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党的文件和宣传品,藏在盖着“隆记”蓝色戳记的米袋里,利用运米的机会分发出去。这样,安源党的组织与党的活动很快就恢复了。
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刘昌炎逐渐懂得了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为了抓枪杆子,他决定抽一些党员打入矿警队,并对大家说:“枪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是去替资本家卖命,而是要把资本家的枪杆子拿过来,使它变成工人阶级自己掌握的武装!”经过打入矿警队的工人党员一段时间的秘密活动,使许多穷苦农民出身的矿警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觉悟,有的还秘密加入了党组织。后来,这支矿警武装还成为秋收起义的一支骨干部队。
1926年初,刘昌炎担任了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这年7月,北伐军进入湖南。为了配合北伐,刘昌炎在安源发动群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大造革命声势。当北伐军到达醴陵附近时,他派出工人和学生代表前去送情报,做向导;派工人破坏芦溪与袁州(宜春)之间的电线,切断敌军的通讯联络;还在萍乡镇守署投炸弹,吓得守城敌军仓惶逃窜。这些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作战。
1个多月后,北伐军来到安源,刘昌炎主持召开了有6000多工农群众参加的欢迎大会。随后,他又组织了一支1000多人的运输队,随军北上。在北伐军攻打南昌城外西山万寿宫时,军阀孙传芳部负隅顽抗,前线急需弹药,就是他带领的这支运输队,风雨无阻地及时将弹药送到了前沿阵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受到了北伐军的通报表扬。
10月,刘昌炎出席了中共湖南区委在长沙召开的第六次全省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湖南区委委员。这期间,他还当选为国民党萍乡县党部书记长和军事委员会主任。1927年4月,他又兼任了萍乡县成立的特别法庭审判委员。
当时萍乡县有个恶霸地主叫叶紫屏,是个县参议员,平日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刘昌炎决心为萍乡人民除掉这个恶霸。经过精心策划,他决定来个瓮中捉鳖。一切安排妥当后,刘昌炎派周怀德拿“请帖”邀请叶紫屏以“著名绅士”的身份出席大会。当叶紫屏坐着四人大轿到达会场时,刘昌炎宣布:“公审叶紫屏”。叶紫屏,这个平日飞扬跋扈的恶霸顿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还没等醒过味来就被押上了审判台。公审大会历数了叶紫屏侵占民产、强抢民女、贪污公款、窝藏强盗等十大罪状。会场的群众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严惩恶霸”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参加大会的县总工会、农协会、女界联合会、商会、教育界等团体负责人当场联名签字,一致要求枪决叶紫屏。刘昌炎当即宣布判处叶紫屏死刑,就地枪决,听到这正义的判决,会场群众心花怒放,欢声雷动。
不久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反革命逆流很快波及到萍乡。为了保卫革命成果,中共安源地委决定成立萍乡人民军事委员会,由刘昌炎任总指挥,统一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纠察团、矿警队、萍乡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这些工农武装日夜巡逻放哨,加紧戒备,使得反动势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稳定了萍乡一带的社会秩序。
为了反击军阀许克祥的大屠杀,中共湖南省委和省农民协会于5月26日下达命令,要求各地工农武装于30日从东、西、南三面围攻长沙。刘昌炎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与醴陵地委书记罗学瓒商议,组成湘东赣西工农义勇军指挥部,由潘疆爪任总指挥,他自己任副总指挥,率领安源矿警队、工人纠察团和醴陵等地农民武装近2万人,立即向长沙进发。
29日,株洲地区的工农义勇军在易家湾与许克祥的军队遭遇,因抵挡不住敌人的火力优势,只得越过白石港向株洲方向撤退。敌人步步紧追,情况十分危急。刘昌炎闻讯,立即率队与株洲工农义勇军会合,由安源矿警队打先锋,越过白石港,在白鹤仙一带狙击敌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为了打退敌人,并避免在火力很强的敌人面前遭受损失,30日半夜时分,他和周怀德各率领一支队伍,从两面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顿时,四周枪声大作,喊声震天,敌人慌作一团,仓皇溃退。刘昌炎率队乘胜追击。当追至易家湾时,忽然接到取消进攻长沙的命令。于是,他和周怀德率领安源矿警队和工人纠察团担任后卫,掩护各县工农义勇军撤退。
刘昌炎率领的工人武装坐火车途经湘东返回安源时,遭到了以杨八为首的地主武装的截击。他指挥队伍沉着应战,把缴获的重机枪架在车上猛烈扫射,当场击毙了杨八和敌兵多名,胜利地回到安源。
6月5日,许克祥率部进犯安源。在当地一带的地主武装的配合下,许克祥部从四面包围了安源。刘昌炎指挥工人纠察团进行顽强的抵抗。由于敌众我寡,形势非常不利,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他决定将队伍分两路从矿井坑道和地面撤出安源。一直等队伍全部撤走后,他才与周怀德等人向赣南转移。趁着夜幕,他到了安源镇上的姐姐家里,对姐姐刘玉泉和姐夫游道明说:“我这次转移,恐怕凶多吉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请你们代为抚养我惟一的儿子凯勋。你们没有儿子,凯勋就做你们的半个儿子,我没有女儿,你们的女儿剑云就做我的半个女儿。要好好引导他们成长,走革命的道路。”
次日上午,刘昌炎和周怀德等人向萍乡县芦溪镇方向进发,行至苦竹山时,突然遭到地主武装守望队的袭击,刘昌炎壮烈牺牲,遗体被匪徒抛入枯井里。
刘昌炎英勇牺牲时,年仅33岁。他死后,在安源、芦溪镇和醴陵一带,人们传诵着这样一首赞歌:
昌炎牺牲苦竹山,
气贯长虹志不凡。
手捧明珠洒热血,
永留伟业在人间。
1953年7月8日,刘少奇在给安源镇工会的信中指出:“应该在安源设立一个纪念碑”,“以纪念安源一切死难的烈士们”。刘昌炎烈士永垂不朽!
(湘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