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669574.jpg

毛简青,名纶,字东成,1891年11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浊水乡金窝村。父亲毛丰山,经商致富,置有田产,是当地有名的富绅之家。简青身为独子,极为父母钟爱。他6岁入塾,13岁转入碧潭小学。稍长,父亲又以重金聘请名师课读。16岁时,他曾考取平江县中学,不久,又同好友欧阳坦君一道转到岳州中学。1912年他从岳州中学毕业。

毛简青从学堂毕业后,婉拒同学邀他去考长沙湖南优级师范的劝告,像当时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决定去日本留学。1913年,他依依惜别父母亲友,携带着妻子吴淑坤与几位同学,远渡重洋,来到了日本东京,开始了他九年异域求学的漫长生涯。

毛简青到东京后,租了几间房子,与同学凌霞新、凌炳等住在一起。他天资聪颖,加之学习刻苦,不久便考入仙台第一高等学校,在第一部文科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他常常早起晚睡,认真学习,勤研务得,成绩十分突出。当有人问他:“读这么多书有何用外”时,他笑着回答说:“中国民众,再不能愚昧无知了。要解脱愚昧的思想绳索,就必须多读书。毕业后回国以知识唤醒民众,共谋民族之利益,这才不枉为中华子孙!”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学会了日文,英文和俄文。如何使祖国富强,走上光明之路,毛简青在苦苦探索着。有时,读书到深夜,他望着繁星点点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同在一片蓝天下,日本日益富强,肆意横行,而祖国的土地备受蹂躏,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他更坚定了改造社会,改造中国,臻国民于富强为己任的决心。

1921年夏,毛简青学成回国。轮船乘风破浪在大海里航行,他仰望翱翔的海鸥扑击海浪的雄姿。他的心早已飞回了彼岸的祖国。九年的求学生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现在,终于获得了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硕士,可以回来报效祖国了,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回国初期,他与李六如同在长沙任教。1922年经李六如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他无论在长沙,在广州,在梧州,在平江,都以学者的身份来掩护党的工作。他在长沙期间,还当过湖南审计院的审计员、省财政厅经济股股长;并在法政专门学校讲授经济学。他与李六如、方维夏、毛泽东、何叔衡等人来往甚多。他在长沙工作了两年多,“革命性很强,忠于党的革命事业。在长沙文教界进行革命活动,十分积极”。

1924年5月,毛简青被党组织选派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5年,他又被中共两广区委派去广西梧州从事党的工作,任梧州中国国民党广西省宣传养成所教员。这年5月,他满怀热情,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梧州。不久,他同由区委派来养成所任教的谭寿林一起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中。

《民国日报》是辛亥革命以后由一些进步人士在梧州创办的报纸。它经常揭露英帝国主义分子在梧州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罪行,尤其是副刊《冲锋》抨击时弊尖锐泼辣,引起广西当局的惧怕,将它勒令停刊。毛简青等着手复刊了《民国日报》,使它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革命群众之中。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及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期间,毛简青等以此为阵地,及时报道了消息,并激励群众勇敢地进行反帝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民国日报》成了党指导群众运动的舆论阵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桥梁。

1925年冬的一天,天气分外寒冷,北风呼啸,但毛简青心中充满春意。在他们的支持下,广西最早的党支部——梧州支部正式成立了,发展了一批优秀共青团员入党。他们的工作在梧州已初有成效。1926年,又成立了中共梧州地委,由谭寿林任地委书记,他任宣传委员。地委机关就设在他家的大楼上。这是因为他是学者,声望高,当地的反动分子,压根儿也不会想到“毛先生”会是共产党员。不久,星星之火开始燎原起来了,在他们的指导下,南宁、桂林、柳州、桂平、玉林、来兰、怀集等地的党组织先后建立和发展起来了。此外,毛简青在养成所的工作也卓有成效。他们用自己创办的《火线》半月刊,向进步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地走上革命之路。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要在广西招收40名学员时,仅梧州市养成所就送了30名。

毛简青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深得梧州群众的尊重。在梧州期间,他的统战工作做得很好,在市国民党部新选的七名委员中,共产党员就占了五名,掌握了领导权。与此同时,一些工会、商会、学生及妇女等团体,都先后相继建立,组成了一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队伍。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为了支援香港和广州的工人坚持斗争,毛简青等将没收的“仇货”进行拍卖,仅两个月的时间,拍卖的收入就高达5500余元,全部汇出作为支援省港罢工斗争经费之用,为省港大罢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当苍梧县“三工人惨案”发生后,梧州地委立即组织梧州市民以罢工、罢市、罢课进行反击,并提出惩办肇事者,抚恤被杀工人家属,保护工农等三条要求。这一斗争得到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及其它地方工团和总工会的声援,迫使国民党右派作出让步,从而取得了胜利。

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梧州党组织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越来越尖锐。1926年11月,苍梧县长严海峰、县党部书记长廖家昌带领军队包围梧州市党部、《民国日报》社等机关,逮捕了谭寿林,钟山等五人,制造了梧州“一一九事件”。毛简青在群众的掩护下,转移到了南宁,他不能再回梧州工作了。不久,他回到了湖南。

毛简青回长沙后,曾一度被党组织派往由唐生智兼校长的国民党省党校任教。四一二政变后,他奉派回到平江,任务是负责领导当地的党组织,发动群众,着手组建武装,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事变。

毛简青一到平江,立即秘密约见了平江县团防总局局长、共产党员余贲民。当时余贲民掌握有500多人枪,是国民党当局多方拉拢改编的对象。他向余贲民传达了省委有关建立武装的指示,要他坚定地为党保存好这支武装力量。后来,这支团防武装参加了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根据省委郭亮来到平江召开的县委紧急会议的部署,毛简青担任改组后的平江县委书记。这时,县委机关就设在他的家里。

根据县委的应变措施,毛简青抓紧进行扩充现有武装的工作,将县团防局、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合编为平江工农义勇军,由余贲民任总指挥。6月19日,他指示余贲民率团防武装突然包围县政府,将代理县长曹修礼逮捕。第二天,宣布成立平江县临时政府委员会,由李则鸣、张觥筹、徐礼君、欧阳坦君、李俊章五人组成。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县临时政府委员会特别法庭。7月1日,在县城月池塘召开有数千群众参加的平江人民讨许(克祥)大会,喊出了“梭标亮光光,擒贼先擒王,打倒蒋介石,活捉许克祥”的口号。在一片怒吼声中,浯口大劣绅江望南及县警察所头目,被判处死刑。

7月上旬,何键派阎仲儒为“清乡”军司令,王紫剑为县长,率军队来到平江,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屠杀了1000多人,人们称之为“阎王清乡”,平江农民协会和党团组织,一时受到极严重的破坏。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毛简青等人没有退缩,反而更勇敢、更积极地开展工作。他们根据夏明翰、李六如来平江传达的八七会议的精神,并根据省委指示,决定成立平江暴动委员会,由罗纳川任主任,并在9月攻打县城。扑城失败后,他又决定先在各地举行暴动,夺取武器,壮大力量,为下次扑城作充分准备。到这年年底,全县各地的武装力量已拥有800余人,300余支枪,并在此基础上由县委直接领导组建了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游击总队成立后,在他和罗纳川的周密部署下,曾进行了两次大的战斗:一次是消灭盘踞长寿街的邱国轩团,并在嘉义杏树滩将叛徒邱国轩捕获并处决。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另一次是发动著名的“三月(阳历)扑城”战斗。他为组织这次扑城,夜以继日,四处奔波,作了极严密的部署。当1928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阳历3月16日)“三月扑城”的战斗打响后,在已取得歼敌攻城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注意审时度势,特别在得知敌军两个增援师已赶到离县城只有十多里的沉石时,立即与罗纳川下令扑城队伍抢在下午5时前全部撤出县城,使这次战斗既打击了敌人,又保存了力量。

国民党湖南省当局对平江轰轰烈烈的革命又恨又怕,不久,便派出三个师的兵力,扬言要对平江进行“地翻边,人换种”和“血洗平江”的镇压。以县长刘作柱为首的土豪劣绅、恶霸地主还成立了所谓“清乡委员会”,组织“挨户团”和难民团,对农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在龙门,一次就屠杀了1300余人。师长陈光中还规定士兵上交左耳作为完成杀人任务的凭证,一时,平江一片刀光血海。疯狂的反动派恨透了毛简青,他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敌人越恨毛简青,群众越爱戴毛简青。他战斗在平江,群众都千方百计保护他。有次,他被敌人追捕,情急之下走进一户农民家里。当这户农民认清他是县委书记时,立即将他藏在地窖里。毛简青得救了,而这户农民母子俩都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形势急剧恶化,毛简青召开了县委紧急会议,决定由他和张幄筹去找省委或党中央汇报情况,而由罗纳川代理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工作。

毛简青离开平江,伪装成省府巡视员,西装革履,趾高气扬,坐着轿子,带着随从,顺利地闯过了敌人重重哨卡,经长沙,赴武汉,到了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平江的情况。这时,正值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的前夕,他被推选为湖南正式代表。同去的湖南籍代表还有何叔衡、徐特立(由上海选派)、夏曦(浙江代表)等人。开会期间,他还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大会结束后,他回到上海,被安排在全国互济会工作,并从事日、英、俄等国文字的翻译。这时,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来到了上海。

1931年,毛简青被党中央调去湘鄂西工作。临行前,他的妻子问他:“你出去工作,我不反对,只是孩子太小,这个家怎么办,还要不要?”他深情地对妻子说:“家,我当然要。作为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希望骨肉团聚,过美好的生活。我们干革命,正是为着家,特别是为了四万万人的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你知道的。……我这次去湘鄂西,是组织的决定,革命的需要。你们也不要离开上海,有困难党会照顾你们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毛简青深深懂得,个人的幸福固然可贵,但天下人的幸福更为重要。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高尚的。殊不知,这次分手,竟成了他们夫妻的永别。

毛简青到达湘鄂西苏区后,在中共湘鄂西省委负责主编《红旗日报》的工作。当时,由于知识分子少,凡采记、编辑、校对等事都是他一个兼顾。洪湖地区潮湿,生活艰辛,他的身体又弱,经常生病,然而他总是带病坚持工作。当时和他住在一起负责主编省苏维埃《工农日报》的谢觉哉在回忆到他时这样写道:“他给我的印象是:爽朗、诚恳,耐艰苦,对革命坚定,这样一直到他的死。”至于他是怎样死的,谢觉哉也扼要叙述了他的被捕情况:“……简青同志是一个颇有学问和道德的人,我和他在上海同居多年。虽因他出身大地主家庭,有些小资产阶级意识,但对于革命大道理,是完全了解,并愿意实干的。我和他先后来到湘鄂西苏区……时常往来。直到他被捕那天翌晨我跑到他房里,灯未熄,铺盖依然而人不见,旋知因肃反入狱,但我想不出他之可疑之点。简青同志病死狱中,此案也未经宣布……。”

现在比较清楚地知道,毛简青是在1932年秋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迫害含冤死去的,时年41岁。

1945年,谢觉哉为毛简青作传,载入当时延安编的《中国共产党烈士英名录》。新中国成立后,谢老再次为毛简青写了传略,收集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编的《不朽的战士》一书里。1951年,经内务部批准,毛简青的家属按省一级烈士待遇进行优抚。特别在粉碎“四人帮”、清除“左”倾错误对党的危害之后,人民更加怀念毛简青这位为革命献出一生的好同志。


(湘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