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雄
昌平县城西北20华里的南口镇,北扼长城居庸关,南控北京平原;京包铁路、京张公路由此通过,是京津唐等城市通往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口镇还是昌平县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是昌平县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方,是党领导昌平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发源地。
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工人运动的领袖。1898年他出生于湖南颥县,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何孟雄参与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1月参加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京共产党小组,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10月,他领导京绥铁路车务工人大罢工;1925年创建京绥铁路工会。1926年党组织派他到南方开展工作。1930年,何孟雄受错误路线的迫害,被撤销党内职务;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
1922年何孟雄以“静” 和“子静”的笔名,在《晨报》发表了三篇新闻报道
在北京共产党小组中,何孟雄积极从事“实际的农工运动”,重点开展以铁路工人为主要对象的北方工人运动。1920年,何孟雄第一次来到南口,了解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工人运动情况;这次去的地方还有唐山、长辛店、张家口等处。同年12月,他撰写并发表了长篇论文《劳工运动究竟怎样下手》。文章根据他所到之处的亲身感受,总结“半年来运动所得”,是北方早期工运的重要文献。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同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即中国工会办事处),这是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设立了分部,并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劳动周刊》,从而掀起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南口机车厂房
1921年12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和中共北京党组织派何孟雄到京绥铁路沿线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开辟党的工作。何孟雄第二次来到南口铁路工人当中。12月下旬的一天,何孟雄在南口机车处(现南口机务段)向工人团体“精业研究所”的几十名会员演讲。他以“工人的痛苦和工人的将来以及工人组合的重要”为内容,讲了一个多小时。何孟雄通过在京绥路的六天考查,认识到“工人并不是没有组合的兴趣和能力”。他诚恳地告诉工友们:“你们的胜利之母在联合,你们的生命在团体上面”,殷切希望工人“赶快拿出良心热血来组织团体”。
北方区的工人运动,特别是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发展很快。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吴佩孚为了笼络工人,标榜“保护劳工”。中共北京党组织便利用这个口号,积极进行合法斗争。1922年6月,中共北京地委领导人李大钊,亲赴保定与吴佩孚晤谈。不久,李大钊通过吴佩孚的亲信、交通总长高恩洪派共产党员何孟雄、张昆第、安体诚、包惠僧等6人以京汉、京奉、京绥、正太、陇海等6条铁路线稽查员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这样,何孟雄就在当年夏季第三次来到南口,以交通部稽查员的合法身份,在南口机厂工人中着手组织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