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深山的狼儿峪村,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狼儿峪村革命运动活跃,是平西地区坚强的革命战斗堡垒。狼儿峪村是平西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党支部之一。解放战争期间,基于狼儿峪村深厚的革命根基,昌宛县委将狼儿峪村作为主要驻地,指挥平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平西地区乃至全北京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狼儿峪村原是昌宛县政府所在地,1948年夏天,狼儿峪惨案震动了昌宛全县和整个平西解放区,给人们的教训极为深刻。
狼儿峡惨案:在围剿狼儿峪中牺牲了很多革命干部,革命干部有当时的三区区委副书记韩连达、治安员王德林。县委工程部吕杰等13人。被敌人抓捕的县、区干部,区小队和情报站干部共26人。被捕干部群众39人。
在解放战争时期,狼儿峪村是中共昌宛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现在红色房屋旧址保存的完好。
狼儿峪村史博物馆里收藏的都是吕宛县革命历史图片资料,仿制的弹药箱、手榴弹、战略地图,生锈的铡刀、马鞍、风箱,历史色彩厚重的棒槌、火镰、边区票等老物件,仿如在向后人讲述着战争年代里的峥嵘岁月。
狼儿峪村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是共产党员的秘密活动场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政机关和干部纷纷驻扎在这里,可以说,狼儿峪村为平西地区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2年,共产党就在这一带有活动。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昌宛县抗日政府在这里成立,随即领导了多次抗日斗争。1948年,聂荣臻在这里领导了对国民党的战斗,大获全胜,但随即迎来了国民党的疯狂报复,在这里制造了“狼儿峪惨案”,不少干部和群众或牺牲或被捕
狼儿峪的革命历史传统,不是仅仅停留在墙壁上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是一场场无情的战斗、残酷的屠杀浇筑而成的。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浇灌了狼儿峪的土地,让我们共同缅怀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革命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