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为了不暴露身份,地下工作者们隐姓埋名,单线联系,有的地下党员由于被捕等原因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几经周折甚至到了晚年才重新恢复党籍。地下交通员-----昌平流村镇漆园村的刘北海就是其中之一。

 image.png   

    刘北海原名刘福儒(也作刘福如),小时候曾在村里读了几年私塾,1931年考入昌平乡村师范学校。这期间,他加入了反帝大同盟组织,带头参加罢课、请愿等活动,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八路军建立了平西根据地,昌平地下党划归冀热察区党委领导。时任冀热察区党委宣传部长的姚依林召集昌平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平西根据地培训班学习,刘福儒是其中之一(当时刘福儒只知道给自己讲课的人叫“小胖”,并不知姚依林的姓名和身份)。学习结束后,刘福儒他们回到昌平,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昌平西山地区的高崖口、白羊口是通往晋察冀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刘福儒家在漆园村,离高崖口不远,张志安家住柏峪口,在白羊城附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由打入敌人内部任伪昌平县县长朱欣陶出面,以照顾刘福儒和张志安的生活为由,分别将两人顺利调回老家任教,便于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此后,依照姚依林的指示,昌平地下党开辟了两条地下交通线,刘福儒和青年女教师张治安各负责一条。他们的任务是收集情报、传递书信、向根据地运送军需物品,并接送天津、北平方面经昌平去根据地的过往同志。1940年春,三位共产党员成立了党支部,马福生任支部书记,刘福儒任宣传委员,张志安任组织委员。

    1942年4月,因叛徒出卖,刘福儒被捕,他负责的交通线被迫中断。据刘北海亲属介绍,当时来了一大车日本兵,在刘北海家进行了大范围的搜索。院子里有一个驴圈,刘福儒在驴圈的驴槽底下埋了革命资料,还拿粪给埋上,结果日本兵在那儿翻了半天,墙都给敲了, 地上的砖也给起了,搜出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四本革命书籍。刘福儒被关押在南口日本宪兵大队部,日寇三天两头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他们把刘福如关进了监狱。1943年,刘福如被押送到日本北海道做劳工,在那里过着牛马不如的非人生活。

    日本投降后,刘福儒回到祖国。为了牢记在日本北海道的苦难经历,他改名叫刘北海。回家后,他的小女儿已经饿死,妻子也病故了。 刘北海处理完后事就立即开始寻找党组织,但却因当时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大多改名换姓,他没能找到了解自己情况的人,党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家领导人姚依林就是当年在根据地给自己上过党课的“小胖”,才拿到姚依林等人的证明。终于,经昌平县委核实后,刘北海恢复了党籍,1982年从流村新建村学校教师岗位离休,1991年病故,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