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雄,1898年6月生于湖南省酃(炎陵)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6岁那年,何孟雄到长沙读书求学,期间与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谊。1919年3月,何孟雄来到北京大学政治系做旁听生。在这里,他受新思潮的影响,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重要骨干,得到李大钊的赞赏。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孟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多名党员之一。1921年秋,何孟雄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负责人之一。同年冬天,何孟雄担任了中共北平地委书记。

    1920年,何孟雄第一次来到昌平南口,了解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研究如何开展以铁路工人为主要对象的北方工人运动,并撰写了《劳工运动究竟怎样下手》的文章。1921年12月,何孟雄受党派遣,再次来到铁路工人当中。他来到南口机车处,也就是现在的南口机务段作讲演,向当时的工人组织“精业研究所”的几十名会员宣传“你们的胜利之母在联合”,激励工友们拿出良心和热血来组织团体。

    当时控制北京政府的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借助吴佩孚打出的“保护劳工”的口号,中共北京地委领导人李大钊与吴佩孚会晤,为何孟雄等6位共产党员争得交通部稽查员的合法身份,于是,1922年夏何孟雄第三次来到南口机厂,着手组织工会。虽然是以交通部稽查员的身份来到南口的,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一到南口机厂就马上脱掉长袍,换上了工人的工作服,主动找工人谈心、聊天,并且经常帮助工人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由于他平易近人,说话态度和蔼,工人们亲切地称他“老何”。何孟雄很快和工人打成了一片,为团结带动铁路工人开展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2年6月的一天,昌平南口镇街上贴出了很多标语,有的写着“大伙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的写着“劳工神圣”,而在当时一个比较有影响的饭店——华洋饭店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人组织——“京绥铁路南口工业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了。白底黑字的大牌子上虽然写的是工业研究所,但其实就是工会。从此,以何孟雄为领导核心,昌平南口的铁路工人们团结起来,自觉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