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昌平区流村镇的昌平烈士陵园,安放着一排排烈士墓碑,庄严而肃穆。其中58座墓碑上的碑文,都提到了平北军分区26团,昌平区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张学斌证实,这58位烈士,生前都是平北军分区26团的战士。烈士陵园一层的昌平革命史纪念馆中,也对26团作了相关的介绍和图片展示。

   1947年春,国民党军妄图在昌平山边建炮楼,形成封锁线,把我方活动限制在山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冀热察区党委和军区党委决定,在平北地区组建自己的拳头部队。12月,原昌平、顺义两个县大队的5个连合编为昌顺团。不久后,其中4个连改扩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6团,团长丁龙潜,政委姚秦城。独立第26团第一营,就是由昌平地方武装——昌平县大队组建起来的,很多战士都是昌平人。

    独立26团成立后,在昌顺县境内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在解放昌平的战场上战功累累。他们相继击溃多个敌还乡团,连续伏击敌人、拔除据点。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他们联合昌顺县大队和区游击队,围困九里山上的13个炮楼,迫敌撤退。战士和游击队员每天围在炮楼周围,鸣枪喊话,敌人昼夜不宁,不敢出来。利用这种“围点打援”战术,他们收复了高丽营镇、解放了小汤山镇。在独立26团留下的一张照片上,能看到战士们拿着刚刚缴获的战利品作为留念,背后是“人民功臣”锦旗。

    1948年12月10日至11日,独立26团成功阻击敌104军,配合东北野战军夺取重大胜利。据昌平区委党史办公室党史科陈亮介绍,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一个军部、两个师共万余人。仅26团和县大队就俘敌2000多人,缴获电台5部、迫击炮8门、六零炮50多门、重机枪5挺、轻机枪73挺、长短枪1700余支、战马100余匹及其它军用物资。1948年12月12日,昌平全境解放。之后,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独立26团调至张家口、宣化、下花园一带,改番号为察哈尔警备第一团。大同和平解放后,26团与察南十三团合编为华北独立第209师六二六团。1950年春,改编为空军第八团,开赴抗美援朝前线,继续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舍身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