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了打好平津战役,昌平县委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动员组织全县39万人民行动起来,克服种种困难,筹集粮食柴草、组织担架队、护理、转送伤员、赶制工程器材, 保证人民解放军前方作战需要。
1948年11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进驻昌顺县。县领导提前带领民众抢修大路,组织培训了180名担架队员。有接待任务的村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打扫院子,准备柴草锅灶等。年老的乡亲们拿着熟鸡蛋、烙饼在村头迎接慰问子弟兵,少年儿童给战士们送茶送水。民兵们则忙着运送粮草,
准备担架,为昌平全境得解放尽心尽力。12月12日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对北平的包围态势,昌平境内驻军增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部队所需要的柴草全部由本县各村征用,粮食则由察哈尔省粮食局调度火车将粮食运送到南口,再由县里组织车辆向各粮库运送,南口铁路修配厂的工人们也投入到了支前工作。1949年1月的《察哈尔日报》报道了南口铁路修配厂工人们的支前事迹,称工人们为前方修理大炮、枪支、大车,并赶制了铁镐1100把、撬棍700根以及通讯器材零部件1000多件。
北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200多万,国民党守军就有20多万。共产党虽力求和平解放北平,但也要做好武力攻城的准备。为此,县政府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支援,在保障作战军用物资供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整个昌顺县共组建前方担架团两个,担架486副;后方担架团两个担架486副;设立粮库21处、兵站7处、招待所7处、运输队5处、输血队17人。动员组织担架工2.5万、民工2.9万、驴工1.4万、大车工4.06万以及木工1384个、铁工158个等等,并且架桥14座,征集粮食1749万斤,食油15万斤、盐12.7万斤,以及肉、菜、豆、柴草等等。经过数月艰苦斗争和努力工作,大家胜利地完成了支前任务,为平津战役胜利以及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十个月之后,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