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焰火晚会。就在这一天,“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当天深夜,金日成紧急约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几天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由彭德怀任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下决心支援朝鲜,应当说是毛泽东在一生当中最困难的决策之一。东北是我国的大后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一旦受到美国威胁,那新中国恢复经济就非常困难。据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建伟介绍,对于出兵朝鲜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这不是我们要去侵犯别的国家,我们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美帝国主义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得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完全正义的。”周恩来总理也在政协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不愿意战争,更不希望世界大战。但是如果有人想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不得不打仗,就让我们承担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享和平。”昌平区委党史办副主任李晔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举国上下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抗击国外帝国主义势力的一场伟大斗争。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告终,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底气,打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通过这一场关键战争,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成为聚集民族力量的一面伟大的旗帜。
抗美援朝期间,昌平百姓也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昌平区档案馆,有这么一张老照片,定格的就是昌平各界人士为支援抗美援朝踊跃捐款的场面——捐献处被前来捐款的民众挤得满满当当,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记录着捐献人的姓名和捐款数额。
昌平各界人士为支援抗美援朝踊跃捐款的场面
据李晔介绍,到同年的8月25日,昌平民众认捐的金额达到了15.98亿,可以说完成了捐献昌平号飞机的一个目标;到1951年底,实际认捐入库的金额已经接近20个亿,超额完成了任务。遗憾的是,当年没有留下“昌平号”飞机的影像资料,但档案馆里有一份“捐献昌平号飞机情况报告”,从昌平各界积极捐款的表格中,仿佛可以看到“昌平号”飞机载着昌平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期盼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飞向了朝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