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是下雨天,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发现有一方光束斜射进屋,好天气!过年就应是个好天气,人就有好心情。
在这里,感觉舒适、惬意,耳边萦绕的尽是乡音乡情。在乡下人质朴的心灵里,大多是没有高雅的,一天生活只需一天的柴米油盐就足够了。如果有空闲的话,估计都在串门入户拉家常了。操劳了一生大半辈子的爷爷奶奶们仍在为儿辈孙辈们操劳,哪一天将会停止?过年伊始,这一天到来了,他们卸下围裙,交给儿子儿媳代劳,自己带着孙子堆在一起晒晒太阳进而夸夸其谈了。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为此自豪,将来我也会告知我的儿子,出身农家是你妈妈一辈子的骄傲,不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我等父辈的艰辛乃至窘迫。
小孩子不愿长大,可宝贝们还是不知不觉地长大,身高出卖了孩子们单纯的心灵。小姑、叔叔的孩子都高了不少,只有我自己感觉不曾长大。喔,我还在寻觅我的另一半。
坐在红红的灶火旁,在灰飞烟灭中静默沉思,心情甚好。八九块砖头,依墙而放,排成一个小小四方,围着灶火,望着吐着红信的火苗,深情脉脉,从厨房的上的横梁上垂直一架漆壶勾,这勾子正好悬于四方之中,可以上下升降。倘若勾住水壶或者铁锅便可以烧水做饭了。默默地看着这一杰作,感叹我等父辈的智慧岂止一朝一暮啊?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又岂止这一件呢?坐在灶火旁,我望着欢快的火焰,在灰飞烟灭中冥思苦想。
家乡的小锅土灶喂养了我,我熟悉这里的一点一滴,如同我钟爱的日记本,我也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老少爷们、孩童妇嬬。如今生活在城市里,家乡那种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是一种奢望。我想,在外耳顺之年,我定是要回去,且让我的古稀之年回归那份恬静。
初一在家拜高堂,初二再拜岳父母,初三再去叔伯家。
亲戚好友聚一桌,天南海北,家常琐事,梦想祝福,好生热闹。更多的时候,四人一桌,码起长城,在一圈一圈的牌事中的交际,悠闲自在。自然输赢还是蛮在意的,然而那种生活的姿态,勾起我的心,一阵一阵,多么羡慕啊!
每年过年,给仙逝的亲人扫坟上香,缅怀追思,那是不能忽略的。外公离去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那年小弟才出生九个月。外公呆我异常亲切,总记得小时候开我玩笑,和我嬉戏,那个不知天高低厚小家伙现在已经长大,喔,时光啊,你的脚步真的太快!
三天的乡下生活就要结束,又到了离开的时间,我又怎能平静哟。
红红的灶火,你尽情地跳舞吧,莫要忘记了我,等我回来为你加柴!
敬爱的外公,你好好安息吧,保佑你的孙儿,等我回来为你打扫!